好戏连台唱响“文化盐城”
好戏连台唱响“文化盐城” |
这是一份精彩耀眼的答卷: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我市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地区”。系列政策释放文化发展活力,“十一五”以来,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增幅均在25%以上。一个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为广大群众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文化食粮。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建设文化盐城,按照发展有新思路、改革有新突破、各项工作有新举措的要求,务实创新、锐意进取,全市艺术生产更加繁荣,文化服务更加优良,文化设施更加完善,文化活动更加丰富,文化产业更加发达。一场场精彩大戏唱响“文化盐城”。 “源头活水”涌活力 2006年12月,市委书记赵鹏在全市文化工作会议上提出,推进体制创新,为文化盐城提供强大动力。会上出台了《关于加快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建设文化盐城的意见》,我市文化体制改革拉开帷幕。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我市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地区”。 这是一条“剧场有剧团、剧团有剧场”的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新路径。我市将市歌舞团和省淮剧团改企转制,并筹建杂技大世界,在此基础上,跨行业、跨剧种组建市演艺集团,并将公益性的市文化艺术中心划归演艺集团管理。艺术中心拥有的1066座大剧院、5000平方米超大排练厅,自然也归剧团“共有”。 据市演艺集团负责人介绍,集团将遵循现代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和发展的理念,实行全员聘用制,形成名导演、名演员的激励机制,整合现有资源,力争出人、出戏、出精品,积极创树文化品牌,发展相关文化产业。 我市通过转企改制、机制创新、资源整合等方面的积极探索和实践,重塑了市场主体。全面完成市直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工作。市直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由原来的18个调整为11个。全额拨款文化事业单位实行全员聘任制和劳动合同制,并建立了公开招聘、双向选择、竞争上岗的灵活高效的用人机制。 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文化宏观管理体制是加快文化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市调整归并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管理职能,实现管办分开、局台分设、广网分离。文化、广电两局合并后,成立了市文化行政综合执法支队,文化广电新闻出版行政效能进一步增强。 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大投入哪里来?仍然要靠机制创新。我市搭建政府主导的多元融资平台,向改革要资金。如投资4亿元的市文化艺术中心,属公益性文化项目。可政府只出“人头费”,其余由市国投集团等投资主体市场融资,日常运营费则由国际影城、动漫电玩城、美食广场等2万平方米的商业配套区“反哺”,从而实现公益与商业、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良性互动。 冲破藩篱,革故鼎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我市文化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这可以从一些方面看出“端倪”:重点产业项目相继进入,民营资本争相涌入,艺术精品不断涌现…… 千树万树“文”花开 走进聚龙湖周边3平方公里的文化产业集聚区,扬帆远航的报业大楼,形似水瓢的文化艺术中心,古色古香的淮剧博物馆等一个个彰显城市特色的文化设施项目引人注目。 我市重点规划建设13个文化产业集聚区,并纳入市政府重点实事工程、30个重点服务业集聚区进行督查、考核和推进,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着力促进文化产业集聚发展。一系列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纷纷出台,起到“催化剂”作用。 放眼全市,文化产业园区和集聚区建设正如火如荼。盐城文化产业园初具规模,海盐历史文化风貌区实现规模化经营,聚龙湖周边文化产业集聚区基本形成。另外,东台董永七仙女文化园、大丰知青影视文化基地、盐都盐渎明城、建湖城南文化集聚区、射阳特庸生态文化旅游观光园、阜宁益林玻璃文化产业园等项目总投资达15亿元左右,成为各县(市、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和龙头项目。 文化产业强,必须有重大项目支撑。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我市文化产业专题招商活动搞得有声有色。从2007年开始,连续举办了3届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和4届文化产业招商推介会,文化产业招商引资总额突破130亿元,吸引近百家企业到盐城投资兴业。与此同时,相继参加了深圳全国文博会和第三届、第四届“中国南京市文化产业交易会”,极大提升了盐城参展项目的知名度,参展商家也通过外出参展,找到了差距,找准了定位,增强了发展信心。 在推动项目建设过程中,资金扶持的杠杆作用越发凸显。我市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大市区范围内的市场前景好、成长性强的文化产业项目进行扶持。同时,还大力争取省级文化产业引导资金的扶持。 适宜的土壤,辛勤的浇灌,使得我市文化产业花开千万树。“十一五”以来,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增幅均在25%以上。目前全市拥有文化娱乐、网络游戏、艺术表演、广告服务、印刷发行等文化经营企业4000余家。广播电视、影视传媒等产业快速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文化创意、数字动漫、软件研发等新型文化业态也在加速推进,产业份额不断增加。 一大批精品力作也应运而生。其中,淮剧《太阳花》分获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文化部地方戏调演二等奖;7台淮剧剧目先后被评为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精品剧目和省重点资助的舞台剧目;大型杂技节目《斗士——跳板蹬人》,在第八届中国杂技金菊奖比赛中荣获银奖,杂技节目《飞翔》、《丫丫戏鼓》在省第二届杂技节中分获金、银奖。佳作涌动的背后,是文化惠民产品供给能力的大幅提升。 文化盛宴惠民生 华东地区一流、投资4亿元占地64亩的市文化艺术中心;投资2亿元、占地6万平方米的中国海盐博物馆;投资3亿元、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的市图书馆城南新馆……一幢幢耸立在市区的标志性文化建筑,让许多盐城人为之自豪。但更让他们感觉实惠与温暖的,是遍布身边的各类文化场所,构成了便捷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 不仅城市核心区建成一批优质配套的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 9个县(市、区)也建成了一批文化精品工程。我市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基层文化设施和市区大型文化工程为重点,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改善文化民生,落实文化惠民。 走进射阳县海通镇文化站,里面有剧场、县图书馆分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服务点等10多个文化活动阵地。文化站正常免费对外开放,为村民劳作之余提供了很好的文化活动场所,群众文化活动在这里演绎得有声有色。“这里电子书籍种类蛮多的,我有空就过来看看。”村民李卉对文化站感情很深。 目前,全市共建有10个文化馆、9个图书馆、6个博物馆、3个纪念馆,在苏北率先完成乡镇文化站达标建设任务,新建农家书屋2000多个,基本实现“县有两馆、乡有一站、村有一室”的目标。去年全市实现了有线电视 “组组通”,现正在向“户户通”迈进。 文化有了载体,还必须组织好活动,充分发挥阵地作用。我市文化部门坚持服务经济建设、服务人民群众的理念,常年举办一系列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精彩纷呈的各类文化活动。像“和谐文化到农家”十馆联动文艺巡回演出已连续举办3年,受到基层群众普遍欢迎。开展“三送”(送戏、送电影、送图书)工程,全市每年平均送戏550余场,送电影25000余场,送图书18万多册。 以改革为动力,以产业为支撑,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为目的,一个彰显优势、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文化新局面正在形成,一幅壮美的“文化盐城”画卷正徐徐展开…… |
课程推荐
- 初级会计职称特色班
- 初级会计职称精品班
- 初级会计职称实验班
课程班次 | 课程介绍 | 价格 | 购买 |
---|---|---|---|
特色班![]() |
班次特色 |
290元/一门 580元/两门 |
购买![]() |
- 初级会计职称机考模拟系统综合版
财经速递
网站地图
专业知识水平考试:
考试内容以管理会计师(中级)教材:
《风险管理》、
《绩效管理》、
《决策分析》、
《责任会计》为主,此外还包括:
管理会计职业道德、
《中国总会计师(CFO)能力框架》和
《中国管理会计职业能力框架》
能力水平考试:
包括简答题、考试案例指导及问答和管理会计案例撰写。
-
初级会计职称招生方案
·特色班
·精品班
·实验班
初级会计职称网上辅导 -
中级会计职称招生方案
·普通班
·特色班
·精品班
中级会计职称网上辅导
专业知识水平考试:
考试内容以管理会计师(中级)教材:
《风险管理》、
《绩效管理》、
《决策分析》、
《责任会计》为主,此外还包括:
管理会计职业道德、
《中国总会计师(CFO)能力框架》和
《中国管理会计职业能力框架》
能力水平考试:
包括简答题、考试案例指导及问答和管理会计案例撰写。